會議議程請上研討會網站: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view/2017twdowa/
一、 深層海水之定義
有關深層海水之定義,本會係以推動資源利用的普及為出發點,以可確保產業利用上所需之資源、特性之深度進行定義。於2015年召開三次專家會議後,將產業利用目的之深層海水定義為「指海洋斜溫層(thermocline)內,且深度二百公尺以下之海水,具低溫、潔淨及富含營養鹽之特性」。此定義與日本之海洋深層水定義相近,惟產業利用上之深層海水定義與海洋學上之定義不同,謹此說明。 二、 深層海水之產業利用 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在19世紀因海洋溫差發電研究而受到矚目,但實際真正在產業應用普及則是在1990年代末期在日本正式展開。我國借鏡日本的發展模式,在2000年代初期展開於一級、二級與三級產業領域多樣化的利用,多年來在國內外科學期刊、研討會論文等發表多數的研究應用成果。特別在健康功效研究部分,國內有中國醫藥大學、台北市立大學、台北醫學大學、輔仁大學、台灣師範大學、台東大學及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等團隊投入,且亦將其研究成果發表於知名科學期刊,為國際間眾所周知。 註:深層海水知識物件可參考深層海水知識服務平台應用研究資料庫(http://www.dow.org.tw/)。 三、 溫鹽環流之說明 溫鹽環流(thermohaline circulation)係指於海洋中深層(數百至數千公尺深)所發生之全球洋流循環,因大洋間不同的溫度、鹽度差使地球上表層海水在北大西洋及南極海域沈降至海洋底部後,移動至南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,最後在印度洋北部及北太平洋湧昇而上,之後再透過表層洋流返回至北大西洋。溫鹽環流為全球規模之洋流循環,同時是地球上最大的能量(熱能)、固體及氣體資源的輸送系統,其示意圖多為解釋其移動路徑而繪製,其範圍並非僅局限於圖中所示之帶狀區域。 四、 臺灣深層海水之來源 台灣東岸深層海水來源,經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團隊以化學性指標所進行的研究結果指出,係以極地海水及鄂霍次克海為起源之太平洋中層水為主,並含有部分菲律賓海及南海海水之特質(Pai et al. 2015)。 五、 深層海水產品標示問題 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與其施行細則,食品的成分名稱標示應符合成分的本質,產品是否有添加深層海水成分,可透過食品成分欄位之成分標示了解,生產業者應遵循法令規範明確標示,避免造成消費者混淆。 六、 本會對深層海水資源利用的期待 深層海水以其安全性,及所含有的礦物質、營養鹽、冷能等各項資源,為地球上最珍貴的水資源,且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,對今後確保安全水資源課題的貢獻毋庸置疑。臺灣東部地區以其險峻的地理環境,成為全球少數具備開發深層海水資源條件的國家,對缺乏天然資源的臺灣來說,應更加珍惜其存在。但由於深層海水的資源密度特性,使其仍須仰賴科學技術研發的精進,以拓展其應用與發展,本會之成立即以推動深層海水資源利用的普及為宗旨,期待不久的將來,深層海水將可為臺灣永續發展奠下穩固的基礎。 |
作者臺灣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學會 日期
October 2024
學會公告 |